题目:《孙子算经》中有这样一道题:今有木,不知长短。引绳度之,余绳四尺五,屈绳量之,不足一尺。问木长几何?大意是: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条,绳子剩余4.5尺;将绳子对折再量木条,木条长度多一尺,则木条长x尺。
详细讲解
首先,我们设木条的长度为x尺,绳子的长度为L尺。
根据题意,我们可以列出两个方程:
- 第一次测量:绳子比木条长4.5尺。
- 第二次测量:将绳子对折后,绳子的一半比木条短1尺。
接下来,我们解这个方程组。
从第二个方程开始:
两边同时乘以2得到:
将第一个方程代入:
展开并解方程:
移项并合并同类项:
因此,木条的长度为6.5尺。
检验:
设木条长为 尺:
– 由第一个方程,绳子长 尺。
– 由第二个方程,绳子对折后长度为 尺,木条长
,则
,与
相等,满足条件。
答案合理。
知识点复习与易错点扩展
- 方程的建立:在解决实际问题时,首先要理解题意,然后根据题意建立方程。本题中,通过两次测量建立了两个方程。
- 方程的解法:解方程时,要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,如移项、合并同类项等。
- 单位换算:注意单位的一致性,确保所有计算都在同一单位下进行。本题中单位均为“尺”,无需换算。
- 检验答案:解出答案后,要回代到原题中检验是否符合题意。本题已通过检验,答案正确。